1949年,彭德怀指着墙上一张画像怒吼:快把那个“猪头”给我搬走

2022-06-19 16:49:01

被窝影院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beiwoyy.org

1949年12月,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在兰州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期间,突然传来一条喜讯:“彭总到了!”

彭总,就是彭德怀,时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总莅临,大家喜出望外,纷纷起立鼓掌。

彭德怀心情不错,一向不苟言笑的他一进门就含笑问候,挥手致意。

就在这一瞬间,彭德怀不知看到什么,脸色陡变,异常冷峻。陪同进场的一野二兵团司令许光达心中一惊,立即示意全场安静。

彭德怀一指主席台,高声怒吼:“快把靠边的那个‘猪头’给我摘下!搬走!”

全场鸦雀无声,抬头一看,为之一震,只见主席台后方的墙上,挂着三张画像:毛主席、朱德、彭德怀。

靠边的那个“猪头”,说的显然就是彭德怀自己。

在场之人闻言,无不纳闷。

毛主席是中共中央主席,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如今,一野二纵开大会,悬挂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彭总的画像,有何不妥?

正纳罕时,彭德怀怒气未消,高声发问:

“都摆摆看,我彭德怀吃多少干饭,有么子资格能抛头露面,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并排起来?”

大家仍然不解,彭总这话说得太谦虚了吧?

彭德怀这番话确实谦虚,因为从抗日战争开始,彭德怀就是人民军队的“二把手”。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是八总指挥(总司令),彭德怀是副总指挥(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是总司令,彭德怀还是副总司令。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为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等人为副主席,朱德同时任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还是军事领导核心之一。

全军上下对朱德、彭德怀一向以“朱彭”并称,尊称为“老总”,以彭德怀的地位和威信,一野二纵开会悬挂他的画像,没毛病呀!

其实不光我们这么想,二纵乃至整个一野,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任凭彭德怀如何发飙,多么谦虚,大家还是觉得挂彭总的画像没错。

“许光达!”彭德怀大声追问:“我说过不准挂我的像,怎么就白说?!”

这一问,许光达忽地想起一桩往事,方觉如梦初醒,立即回答:“彭总,是我们粗心大意,忘了彭总立的规矩,我们马上改正!”

许光达一挥手,立即示意将彭德怀的画像摘下来,搬离会场,一边暗自后悔:挨过批还不够吗?!你这个人真是不长记性!

许光达想起的这段往事,其实时间不早,就在几个月以前。

那是1949年9月28日,国民党新疆当局通电起义,陶峙岳、包尔汉两位将军做出了最佳选择。

新疆问题事关重大,一直是毛主席、党中央关注的焦点,得知新疆和平解放,彭德怀十分高兴,立即决定赶到乌鲁木齐,庆祝这一盛事。

10月1日,恰逢开国大典,北京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数千公里外的乌鲁木齐也是万人空巷,喜气洋洋,数万各族同胞一起涌上街头,欢庆解放。

彭德怀见状,别提有多高兴,他兴致勃勃地观看群众游行,人流中不时有一些横幅、标语和画像出现,有毛泽东的、朱德的、周恩来的。

看到这些,彭德怀没什么异常,表情轻松愉快。

可当人群中出现一个熟悉的画像时,彭德怀绷不住了。

这个画像不是别人,正是彭德怀自己。

彭德怀一看到自己的画像,就像见了“瘟神”,一双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

片刻之后,彭德怀迎上游行的群众,礼貌地拦下对方,微笑道:“我这模样长得不好,难为画家了!还是扯下来,不要抬举着让它招摇过市了!”

说着,彭德怀不由分说,哗啦哗啦两下子,就把画像扯下来,当场撕了。

群众们完全没反应过来,众目睽睽之下,谁这么大胆子,敢把彭德怀的画像给撕了?!

彭德怀高声解释道:“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我就是彭德怀。你们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嘛,应该举起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还有我们的红旗!”

其实,游行队伍中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彭德怀的反而很少,但就是这偶尔一两张画像,更让彭德怀觉得辣眼睛,忍不住撕下来。

群众们懂了,继续敲打着向前走去,彭德怀顺手就把自己的画像扔掉了。

事后,经了解,这个彭德怀像就是一野二纵找人画的,游行时举着彭德怀的画像,也是二纵的主意。彭德怀得知真相,狠狠把二纵批评了一顿。

很快,这件事传开了,全军战士都不理解:毛主席像有,朱总司令像有,周副主席像都可以有,为啥就是不能有彭总老的像?!

不理解归不理解,命令是要执行的,不然以彭德怀的脾气,肯定会挨批。一野赶紧命令传下去,公共场所尽量少挂,不对,是不挂彭老总的画像。

不知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仅仅过了三个月,一野二纵在召开扩大会议时,居然又忘了这件事,工作人员把一幅崭新的彭德怀画像,挂在了墙上。

主席台后方,毛主席画像居中,朱德、彭德怀像一左一右,看着十分和谐,没有任何人提意见,就连二纵司令许光达都觉得挺合适。

谁知彭德怀一进会场,就发现了自己的画像,这才勃然大怒,斥责自己为“猪头”。

还好许光达反应快,立即撤了画像,又跟彭德怀承认错误,彭德怀才慢慢消了火气,但这件事还是传开了,大家从彭德怀这次震怒中,又一次被他的人格魅力折服。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发出疑问:彭德怀两次为悬挂自己的画像而雷霆震怒,究竟是何原因?难道完全是因为彭老总性格低调,为人谦虚,不爱张扬吗?

显然不是。

其实,彭德怀之所以对自己的画像如此敏感,是有深意的。他在有意淡化自己的存在,自觉维护毛主席的核心地位,充分说明了他的政治敏锐性极强。

对于彭德怀的政治敏锐性,毛主席是最明白的。

历史上,彭德怀曾多次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挺毛主席,而毛主席对彭德怀也十分信任,将其视为左膀右臂,多次委以重任,两人因此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

毛主席和彭德怀的革命情谊,从一首诗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长征,蒋介石的5个骑兵团却不依不饶,尾随而至。为了干掉讨厌的“尾巴”,毛主席和彭德怀精心谋划了一场“切尾巴”的战斗。

是役,充分展现了毛主席和彭德怀的亲密关系,两人一个战略,一个战术,配合娴熟,完美无缺。毛主席定下策略,部署战斗;彭德怀坐镇前线,指挥冲杀,取得完胜。战役结束,毛主席诗兴大发,赋诗一首曰: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接诗,深受鼓舞,却挥笔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回赠毛主席。居功而不自傲,集体胜过个人,这就是无产阶级大将军的博大胸怀。

经此一战,毛主席和彭德怀的关系急剧升温,到了牢不可破的地步。

此后,毛主席坐镇延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全国抗战;彭德怀亲临前线,任前线总指挥,率领八路军浴血奋战。两人一内一外,一唱一和,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但是,毛主席和彭德怀的革命情谊绝不仅限于此。

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和彭德怀相互扶持,并肩战斗,留下了无数名垂青史的故事。比如说,彭德怀曾三次临危受命,勇挑重担,每次都光荣完成任务,得到毛主席的赞扬,也给两人的革命情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次是坚守井冈山,彭德怀敢于担当,力挺毛主席

毛主席和彭德怀都是农民出身,走上革命道路的途径却截然不同,毛主席是书生,用思想和笔锋宣传革命;彭德怀是军人,用长枪和大炮投身革命。

不过,两个湖南老乡最后却殊途同归,走向了武装革命。

1927年,毛主席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尽管起义失利了,但毛主席却“有心栽花”,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竖起了一面不倒的红旗。

次年7月,彭德怀和黄公略、滕代远等人领导发动平江起义,创立红五军。起义后,上级指示要求红五军“应向平、醴一带发展,以与四军朱、毛联结。”

这一要求与彭、黄、滕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尤其是彭德怀,十分赞同毛主席开辟根据地的军事方针,对毛主席本人仰慕已久,他迫切想要见到毛主席,便积极推动红五军赴井冈山会师。

1928年12月10日红五军抵达宁冈,与红四军主力胜利会师。

这是一次堪比朱毛会师的大事件。从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三位军事奇才,开始了搭档的革命生涯,不断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听说毛朱彭会师,慌忙调集5路围剿。

大敌当前,红军开会讨论,但与会者各执一词,分歧很大,形成两种极端意见,一是全部死守,寸土不让;二是放弃井冈山,全部外出打游击。

毛主席却别出心裁,提出了第三条意见:不能死守,但根据地也不能丢,办法是留一部分人守,大部分人主动出击外线,转攻敌人背后,以解井冈之危。

这个主张没问题,大家都赞成,但是谁来守,谁来攻?又是一个新问题。

井冈山就两股主要军事力量,红四军和红五军,毛主席干脆直接把话挑明:“前委建议,红四军下山,红五军留守。”

这个建议一出,立即遭到红五军方面干部的激烈反对。

为什么呢?因为红五军人数少,满打满算只有800多人,而且上山只有40天,各方面情况都不熟悉,而敌人足有3万兵马,守井冈山几乎相当于送死。

红五军不干,这个方案就黄了,会议气氛为之一变。

毛主席也没办法,只好求助彭德怀说:“彭军长,你拿个意见吧。”

彭德怀是红五军军长,他的话分量极重。大家讨论时,彭德怀一直沉默不语,其实早有主意,他忽地站起来说:“扯了龙袍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红五军服从前委的决议!”

此话一出,毛主席松了一口气,用感激的眼神看了看彭德怀。

红五军方面的干部却很诧异,彭德怀跟他们对视之后,神情严肃地说:

“红四军、红五军是一盘棋,怎么能老是看着自己的脚趾头呢?这井冈山是革命的根据地,丢掉它,就像母亲抛弃自己的婴儿!我代表红五军表态,坚决服从前委决议!”

就这样,留守井冈山的重担交给了彭德怀。

这次事关井冈山命运的重大时刻,彭德怀用自己的果断、担当,拥护了毛主席的正确决定,维护了毛主席的核心地位,令毛主席十分感激。

散会后,毛主席激动地说:“老彭,这次守山极为艰难,你临危受命,担子很重呀!”

彭德怀的回答令人感动:“没得办法,重担子总得有人挑!”

但红五军还是有人不服,有人不想留下,便搞出”阴谋论“,向彭德怀发牢骚说“毛主席骗人,欺负红五军,想借着守井冈山把他们消耗掉。”

彭德怀闻言怒斥:“屁话!总得有人留下吧?这是闹革命,掉脑袋也得干!”

军心浮动,不可小觑,彭德怀向着众将士,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

“眼下,红四军必须向白区发展,才能解决生存问题。如果我们五军不承担牵制敌人的留守任务,四军离开后,湘赣边区政权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会被搞垮……井冈山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明灯,我们五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能让这盏明灯熄灭吗?”

“不能!不能!”众将士齐声高呼,军心大定。

由于敌众我寡,红五军腹背受敌,还是没能顶住敌人的进攻。1929年1月,彭德怀按照上级决定撤离井冈山,并突破敌军三重包围,在瑞金再次与毛主席会师。

在了解井冈山保卫战的经过后,毛主席沉默许久,他知道红五军太不容易了,不无歉意地对彭德怀说:“这次很危险,不应该让你留守井冈山。”

这样一句话,既是对自己决策的自责,也是对彭德怀的充分肯定。

第二次是保卫延安,彭德怀主动请缨,还是力挺毛主席

转眼到了解放战争,蒋介石在全面进攻失利后,玩起了重点进攻,叫嚣着“两个拳头打人”,一个重点进攻山东,一个重点进攻陕北。

1947年3月,敌军大兵压境,胡宗南率20多万人兵分两路,杀气腾腾,直扑延安。

陕北乃中共中央所在地,不容有失,一旦延安失守,必将影响士气,毛主席果断决定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转战陕北,牵制敌人主力,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与此同时,坚决保卫延安。

五大书记意见统一,唯一的问题是西北战场归谁指挥?

当时,我军驻陕部队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领导,司令员贺龙,但贺龙人在晋绥,无法分身,延安保卫战到底由谁来指挥?

这个时候,彭德怀来了。

人一坐下,彭德怀就提出了保卫延安的三个问题:

第一,部队弹药少,人均不到50发子弹,后勤保障不到位。

第二,中央和延安各机关疏散速度太慢,必须加快撤离延安。

第三,贺龙不在,立即建立西北战场的指挥机构,集中统一指挥。

彭德怀三句话说完,句句讲到毛主席的心里:“老彭,你继续讲!”

彭德怀犹豫了一下,谨慎地说:“大敌当前,不容有失。我想,在贺龙同志回延安之前,是否暂时先由我来指挥一下?等贺龙同志返回延安,仍请他来指挥。”

毛主席站起身来,使劲握住彭德怀的手,感激地说:“老彭呐,你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呀!不然,这步棋我没法走哇!”

原来毛主席早有定计,西北战场必须统一指挥,指挥者非彭德怀莫属。只是若非彭德怀主动请缨,他还真不好直接指定,毕竟要考虑贺龙同志的感受。

这下,彭德怀主动请缨,事情就好办了。毛主席给彭德怀添了一杯茶,举杯说道:“危难之际,你总把重担往自己肩上放,很叫人佩服哩!来,敬你这杯!”

彭德怀举起杯来,一饮而尽:“请主席放心!”

临别之时,彭德怀依依不舍,紧握毛主席的双手不放。

看着这位风雨同舟的老战友,毛主席充满信心:“胡宗南占领延安,也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命运。你只要一个月能消灭敌人一个团,不用三年就可以收复延安。”

跟当初的井冈山保卫战一样,由于敌众我寡,彭德怀不得不撤离延安,胡宗南趁虚而入,占领延安,但他占的不过是一座空城,我方未受任何损失,反而是国军被牵着鼻子走,彭德怀运用“蘑菇战术”三战三捷,歼灭敌军大量有生力量,最终收复延安。

毛泽东、彭德怀强强联合,谁人能敌?延安保卫战的结果,一如周总理当初的预测:“彭大将军主动请缨,毛主席临危授命,两全其美,胡宗南气数尽了!”

第三次是抗美援朝,彭德怀力排众议,还是力挺毛主席

经过长期的革命考验,毛主席对彭德怀的信任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1950年10月4日下午,彭德怀被专机接回北京,通知是要参加一个“紧急会议”。

一进中南海颐年堂,彭德怀就感受到一股紧张的氛围。

见到彭德怀来了,毛主席似乎有了底气,高兴地说:“老彭,你来得正是时候!我们今天开会,主要讨论是否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

彭德怀坐下时,正好是林彪发言,他首先认为毛主席出兵援朝的决定是正确的,但又拿出种种理由,认为敌强我弱、悬殊太大,不宜操之过急,最好“暂不出兵,看看形势再说”,甚至是“不出兵或出而不打”为好。

毛主席眉头紧锁,很明显他不赞成林彪的意见,但无人明确提出反对。

彭德怀只是听着,没有说话。

这一刻,毛主席和彭德怀不约而同,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井冈山保卫战。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专门留下彭德怀,拿出金日成的紧急求援信。

彭德怀看完信后,心情沉重地说:“朝鲜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朝两国是邻邦,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都懂,主席,你是否下决心出兵了呢?”

毛主席没有明确回答,请彭德怀次日再来,讨论出兵的问题。

当晚,彭德怀一夜未眠。次日一大早,他出现在中南海菊香书屋。

见了毛主席,彭德怀开门见山,将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主席,昨天夜里我把你讲的话,反复思考了几十遍,我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问题。想来想去,我坚决拥护主席出兵援朝的英明决策。”

毛主席松了一口气,有彭德怀的支持,他就真正有了底气。

接下来,是派谁统兵的问题。

东北邻近朝鲜,四野兵强马壮,毫无疑问,林彪是最好的选择。

但林彪的身体是个问题,难以挑起重担,毛主席也不绕弯子,直接挑明说:“我们几个领导同志商量的意见,这副重担,还是请你彭老总来挑,这是一场比保卫延安更艰苦更复杂的战争,不知你的身体怎么样?你考虑有什么困难没有?”

说完,毛主席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彭德怀。

沉思片刻,彭德怀扬眉道:“主席,我这个人的脾气你很了解,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有了彭德怀的态度,毛主席信心倍增。

第二天,中央政治局再次讨论出兵援朝问题,仍有人坚持不出兵。

毛主席把目光投向彭德怀,彭德怀心领神会,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同志们,我的主张是立刻出兵朝鲜!与其等他们上门,不如主动出击!”

话音刚落,毛主席便带头鼓掌,大家随之鼓起掌来。

有了彭德怀的表态,毛主席彻底下定决心:“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必须立即出兵援朝。关于由谁挂帅的问题,我提议由彭德怀同志率领部队入朝!”

朱德见状,高声回应:“要得!还是老彭靠得住噢!”

彭德怀见状立即表态:“我还是那句老话,服从中央的决定!”

此情此景,让毛主席想起了当初的井冈山保卫战、延安保卫战。每逢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彭德怀总是挺身而出,拥戴自己,这是何等的忠诚,这是何等的敏锐性!

一念至此,毛主席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彭德怀的手说:“老彭,你是临危受命哟!我谢谢你!党和人民谢谢你!你去吧,有你去了,我们可就放心了。”

出兵朝鲜的问题,就这样确定了,如果不是彭德怀的力挺,一切难以预料。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改变世界格局的决定。彭德怀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经过不到三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迫使朝鲜半岛停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久和平!

回顾毛主席和彭德怀的革命情谊,值得所有人动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当中关系特殊、命运相关、性格最具特色的两个人,当数毛主席和彭德怀。

这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用自己彻头彻尾的革命精神,诠释了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他们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深刻铭记!

谨以此文,纪念一代伟人毛主席和彭德怀的革命情谊。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维果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体育健康、综艺娱乐、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维果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