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体育健康、综艺娱乐、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6-10 21:17:00
准确一点地说,《我的团长我的团》并算不上“禁片”,至少目前在某视频网站还是能看到的。
2009年上映,一部以9.5分高分长期占据豆瓣战争类电视剧榜首的电视剧。当另一部同样高分的《亮剑》轮番轰炸各大卫视时,《我的团长我的团》悄然下架(甚至于某卫视连40集电视剧都没播完)。
为什么?
这也许是众多观众最为疑惑不解的问题。
2009年《我的团长我的团》刚上映时,对这部电视剧的批评声就不绝于耳。
比如:画面模糊不清;方言台词让人听不懂,主角的旁白更是文艺到无法理喻;士兵没个兵样,军官没个官样,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正面描写了日军的能征善战,没有表现出的阴险狡诈,残忍凶狠以及无知无能。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一部丢人丢到底的大烂片。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该剧由于收视率不佳而惨遭下架。
果然如此吗?
让我们一条一条地来分析分析吧。
一、画面模糊不清;
这一点,我想所有的观众都会承认这的确算得上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一个小小的缺点。毕竟和《兄弟连》、《血战太平洋》那种上亿美元砸出来的电影质感相比,《我的团长我的团》在画质、配乐以及运镜、剧本等方面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在卫视下架之后,现在能找到的号称1080P的资源真实的清晰度还达不到DVD画质水平,整体已经是糊成了一团。
压缩后的画质一差,自然而然地导致音质也变得很差,直接导致了观影体验也变得很差。
如果不是因为剧情的确十分吸引人,像这样的观影体验真的会劝退很多观众。
二、方言台词让人听不懂;
在鹦鹉生活的这个西南小城里,有一些南下军转干部集中的大院,来自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西、河南、河北、浙江、山西、陕西、甘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干部及家属住在一起,当地人反而很少,在那些个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几乎都是“死啦死啦”那样的方言机器。
没有经历过那样生活的人永远体会不到什么叫“鸡中鸭讲”会带来多少误会和笑话。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军讲着五湖四海的方言,单就这一点来说,不能说是优点,也不是说是缺点。讲方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真实的状态,让人觉得亲切,也十分接地气,就算是当代也不能做到东西南北各地都统一讲标准的普通话,更何况那个因为各说各的,士兵听不懂长官在讲什么,医生听不懂病人在说什么的年代。
号称川军团却没几个正经八百的四川人,当这些打不死的老兵油子操着京片子,东北话,西安话,湘南话,广东话,河北话,贵州话,云南话以及不知道哪哪方言的凑在一起,虽然死气沉沉,却又生动真实。这种对于细节的精准把握,是很多电视剧最为欠缺的部分。
正是这种真实,奠定了整部剧悲凉的基调。
不过对于大多数观众,特别是上点年纪的观众来说,听得着实费劲(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死啦死啦)。
这可能就是卫视播出时收视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吧。
三、主角的旁白文艺到无法理喻;
你说旁白“文“,我承认。《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旁白,是以主角孟烦了的第一视角说出的。
孟烦了。
梦烦了。
孟烦了何许人也?
一个在四九城里长大的“小爷”,上怼天下怼地中间怼空气的“恶嘴恶舌的死瘸子”,虽然不知道他上的是什么学校,不过在当年能够通晓英文,一定不会是个简单的主。
文艺?
不知道发出如此批评的人是不是对文艺二字有什么误解。
当一个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愣是把自己混成了个兵油兵痞之后,难道还能指望他的狗嘴里真吐出什么象牙来不成?
个人觉得《我的团长我的团》有话剧的影子,旁白有些朦胧,有些隐晦,这种充斥着大量剖析内心世界,同时探讨人性思考对白的风格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对于习惯了看爽剧的观众们来说,看这样的剧会有些吃力。
毕竟大部分的观众并不会花时间去琢磨这样一个悲怆的故事背后带来的反思。
四、士兵没个兵样,军官没个官样,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我叫孟烦了,是中尉副连长。在长达四年的败仗和连绵几千公里覆盖多半个中国版图的溃逃中,我的连队全军尽殁。要活着,要活着。就算你有这个信念,也算奢侈。溃军不如寇,流兵即为贼。全军尽殁四周后,我流落到滇边的这座小县城。”
能够在全军尽殁之后活下来的老兵基本都是兵油子,因为没有未来,因为无所事事,因为大家都差不多,他们只能躲在小县城的一角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插科打诨中中吃了睡,睡了吃。
不过吃得不好,压根就是食不果腹,睡得也不好,根本不敢奢望能够安安静静地躺平了睡一觉。
他们是战士,溃军战士。
他们可以懒散,可以无助。
但就是这样一群没个兵样的战士还保留着一种信念,一种明知道自己就是炮灰也能够只穿着裤衩飞向未知的前线战场的信念。
如果没有那个怎么看都没个官样的死啦死啦,也许他们就真的成了游荡在山林之间的冤魂。
能够唱着军歌留在南天门的战士,你还能说他们没兵样没官样吗?
五、正面描写了日军的能征善战,没有表现出的阴险狡诈,残忍凶狠以及无知无能;
《我的团长我的团》之所以被下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反了这条规定。
我并不知道这所谓的规定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网传的,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规定,那就是贻笑大方了。日军要是不能征善战,就不会打下大半个亚洲,更不会把战火引到太平洋之上。
1947年12月,烈士遗骨移葬至云南保山市易罗池畔。松山公墓原址处纪念碑仍存。另建有“松山阵亡将士移葬记略碑”,碑文:“民国三十三年秋,我第八军奉命收复滇西,血战百余日,伤亡官兵6000余人,始尽全功,当时弃葬之忠骸,已移殡保山南郊易罗池畔。云南省警备司令、前第八军军长何绍周题。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
(参见《云南文物古迹大全》)
松山战役,自1944年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历时95天。
我国投入总兵力两万余人,伤亡7783人;日军投入总兵力1340人(一说3000余人),约击毙日军1250人,俘虏28名(含慰安妇),中日伤亡比6.22:1。
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两万人对三千人,这是什么概念?
更何况当时国军拥有美国空军提供的绝对制空权和火炮,而日军基本上没有重武器,最强火力也不过是重机枪而已;国军将官十多位在前线指挥,日军最大的指挥官是一个少佐;国军还有数千名民工与美军提供的后勤补给,日军基本就是在挨饿。就是这样的对比,还是让日军死守了95天。
《我的团长我的团》之所以被下架,也许还有一个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的原因:这部剧描写的是国军正面抗战的内容。
八年抗战,恶战大战基本都是国军打的,历史不应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是“汤尼潘帝”,抗战是全民抗战,抗战的胜利是无数中国人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不是一部爽剧而是一个悲剧,独特的叙事方法让这部剧在同类影视作品中显得那么特立独行。
正因为特殊,而不能为所有人认可。
但只要看过这部《我的团长我的团》,感受过那种笑中带泪,感受到一个个小人物去努力,去挣扎之后那种脆弱与卑微,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一部感天动地的作品横空出世。
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电视剧了。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这样好听的军歌,只怕是只能在这部电视剧里听到了。
我是血奴鹦鹉。
码字不易,尊重原创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