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口告诫林彪:你远不如他!为何林彪反而喜笑颜开?

2022-04-25 16:00:00

抖音充值比例

林彪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军史中,他无疑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

战争年代的林彪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被称为“军神”,善于打仗,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他:“从来没有哪个将军对林彪不服气过”。

然而毛主席曾经亲口告诫林彪说:你远不如他!

而林彪听了这话之后,为何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喜笑颜开?

因为这个人就是他的堂兄——林育英。

同林彪相比,林育英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不仅资历老,才干也远在林彪之上,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在毛主席心中,林育英更胜于林彪。

一、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

比起林彪,许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林育英这个名字。

或许是因为林育英长期从事共产国际的活动,也较少到前线战场作战,导致他的名字很少被人提及。

1922年,林育英在堂弟林育南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奔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之后也陆续从事与共产国际相关的活动。

1934年10月,从红军开始长征之后,共产国际与共产党方面的联系就被切断了。

次年,共产国际长期联系不上共产党,深觉问题重重,尤其担心在国民党的绞杀之下中共中央方面的安危。

为了尽快恢复联系,共产国际方面决定派代表回国联系。

因为林育英人缘很好,作为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的他,曾多次与季米特洛夫以及斯大林探讨中国的革命问题。于是,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选中了林育英。

季米特洛夫在向林育英征求意见时,他愉快接受,斯大林也表示同意。

但在当时,整个中国的时局都动荡不安,林育英作为共产党的一员,要从苏联赶回国内更是难上加难。

从苏联返回延安找到中共中央大部队,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东北最近,但当时整个东北都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太过于危险。

绕道新疆则太远,考虑到必须尽快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完成任务,只能走距离较近、但要通过荒无人烟的沙漠,并且因为跨境关卡守卫森严的蒙古。

从蒙古走距离较近,但戒备更加森严,林育英返回的路途中什么都不能带,密码本和相关的资料文件都必须记在他的脑子里。

做好决定之后,林育英自蒙古入境,装扮成一个小商贩,同密电员一起穿越了大沙漠。

他风餐露宿,四处找人打听,最终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到达了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边区。

毛主席见到林育英之后,十分激动,握着他的手说:“你回来了,我们的队伍里又多了一员大将!”

实际上,毛主席所说并非虚言,林育英同志可以说是挽救党于危难之中的大功臣。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显示,新中国建国之后,《红星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时,曾经向毛主席提问了一个问题:“在你的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主席听到问题毫不犹豫地回答:“是1935年,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当时红军内部对于下一步行动有着很大的分歧,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带来极大的危险”。

此时,也正是林育英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刚刚回归组织的时候,在关键时刻为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也对我党局势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林彪喜笑颜开:毛主席夸赞的是他的“八哥”

在中国革命初期,林家有三个兄弟都加入到中国工农红军中来,他们分别是林育英、林育南和林誉蓉,林誉蓉是林彪的原名。

他们三人的曾祖父是亲兄弟,林育英比林彪大10岁,比林育南大一岁,是林家堂兄弟中的大哥。

当时由于家境贫寒,在林育英18岁那年就辍学当了织布工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正在北京读书的林育南给林育英写信,其中提到了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的盛况。

林育南受到震动,便写信鼓励林育英在家乡也可以多进行一些先进的运动。

此后林育英开始在家乡进行宣传妇女解放,破除迷信思想的进步思想传播活动。

林育南在1917年求学期间,结识了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的创办人恽代英。

此后又在这位老师的建议之下,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实验新村的学校,林彪就是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1921年,以恽代英、林育南、林育英等人为代表的24名接受了先进思想学习的青年们成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团体,投身到中国革命事业当中来。

而彼时的林彪还不到14岁,还没有能力加入。但在堂兄们的耳濡目染之下,林彪也开始走上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

1925年,林彪到上海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学生联合代表大会。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召开这种先进思想的会议还处于秘密阶段。

林彪之所以能出席,完全是因为他有两位当时接受了马克思先进思想的学习、十分进步的堂兄。

林彪在他们的影响下,对国家大事、民族的前途十分关心,并成为共进中学学生运动的领袖。可以说,他的这两位堂兄完全是林彪革命道路上的领路人。

对于林育英,林彪一直是怀揣着敬佩的目光注视的。因此,毛主席说林彪不如林育英,林彪自己也是心服口服的。

三、在毛主席心中,林育英远胜林彪,亲自为他抬棺

毛主席与林育英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毛主席早期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时,林育英就曾经给过他许多帮助。

在组织的安排之下,林育英长期化名张浩在共产国际工作,尽管二人有长达20年的时间没有在一起共事,却一直都保持联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到1938年,林育英重新回到延安。此前因为在1930年被叛徒告密,林育英曾有一段时间被日军逮捕,遭受了日军的酷刑打压和审问。

经受了两年的牢狱之灾后,林育英虽然被成功营救出狱,但身体遭受到的严重损害却是不可逆的。

在中共中央的高强度工作,导致林育英的脑病常常发作,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是常有的事情,但他依旧坚持工作。

当时同林育英一起工作的刘伯承,向党中央报告了他的严重病情,并建议将林育英先调回延安进行治疗,林育英才返回延安,一边治疗一边工作。

对于林育英的病,中共中央十分关心,尤其是毛主席基于以往的情谊更加担忧。

2月底,朱德在与毛主席商量工作的时候,二人提到林育英的病情。

毛主席忧虑地说:“林育英同志的病很严重,延安中央医院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因为这里的条件有限,很难治好,看他病重的样子,我心里很难过。”

毛主席与朱德商议新的治疗办法,最终决定还是要请中央援助。他们与苏联共产党中央联系,并请求他们最好能尽快派一架专机过来,将林育英接到苏联治疗一段时间。

因为林育英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期间,就曾经与斯大林有过接触,接到中共中央的请求,苏联方面当即表示同意。

当苏联派遣过来的专机降落到延安机场的时候,林育英对此还丝毫不知情,飞机来了之后才知道是要接他去苏联治病的,他惊讶于中央的关心和体谅,同时又十分感激。

但在仔细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外人无法理解,但他心中只有革命事业,丝毫没有为自己着想。

“我的病我知道,哪怕是最好的设备和医生也治不好,还是不要浪费苏联的资金和药品了,有许多八路军的伤病员和烈士后代需要治疗,还是让他们去吧,治好了还能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他就是这样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这样的品质在自己的生命面前也没有丝毫动摇。

1940年,林育英的病情开始恶化。因为脑溢血而导致的半身不遂始终无法治好,身体越来越弱,并出现其他综合症状,他几乎已经无法正常工作。

四、林育英的临终嘱托林彪:“你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到1942年2月,林育英听闻林彪已经从苏联回到西安,心里很高兴。

他知道自己身体已经挨不了几日了,想要和林彪再见一面。

恰好当时林育英的一位老部下有事情要去西安,临出发前来看望林育英。

林育英拉着他的手说,“麻烦你看到了林彪了给他带个口信,就说我快不行了,希望他能早日回到延安,我们能再见一面”。

14日,林彪得到口信,获悉林育英生命垂危,病情恶化,即刻从西安出发前往延安。

看到因为疾病已经“面目全非”的堂兄,林彪心中百感交集,二人许久不见情绪十分激动,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林彪仔细询问了林育英的病情和治疗状况,但林育英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

他对林彪说,党中央和毛主席都很关心病情治疗,医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实在是病情太重,这令医生也无能为力。

二人好一阵交谈之后,林育英说,“育蓉啊,今天见到你,我有几句话想说,也算是我的嘱托,你要好好记住”。

林育英先是就堂弟林育南蒙受冤屈而死的事情,嘱托林彪日后要记住这件事,要为育南的死说句公道话。

又说:“我活不了多久了,尽管革命的路还有很长,相信最终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共产党人。遗憾的是,我看不到那一天了,我们林家三兄弟能看到革命胜利的只有你了,毛主席多次与我谈到过你,说你很有军事才干,对你寄予很大希望。

你还很年轻,还有很好的前途,但任何人的前途,既要靠党的培养,又要靠自己的努力。希望你能够始终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革命信念,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1942年2月下旬,林育英同志因病逝世,毛主席、朱德、任弼时、杨尚昆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将他的棺柩抬到桃花岭上,又亲自为他执绋安葬。

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给自己的战友抬棺、下葬,在他心中,林育英为党所作的贡献是无人可比拟的。

作为兄长,他教导自己的兄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共产党人,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忧心的仍旧是革命事业。

在他身上,我们真正看到了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维果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体育健康、综艺娱乐、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维果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